配资知识服务网
近日,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博士、*ST鹏博”)接连遭遇重大利空消息,不仅因连续两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触发终止上市条件,更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以下简称“青岛证监局”)处以高额罚款及市场禁入措施。这家曾以“中国互联网接入服务第一股”身份登陆资本市场的老牌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退市倒计时:15个交易日后的摘牌命运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关于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ST鹏博(600804)将于2025年6月1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30日。退市整理期首日,公司股票价格将不设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退市整理期结束后,公司股票将被摘牌并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
退市决定的核心依据源于公司连续两年财报“失真”。2023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后,公司股票自2024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尽管2024年4月29日公司提交了年度报告,但审计机构仍对2024年度财报及内部控制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直接触发《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4月修订)》的终止上市条款。
在退市阴霾笼罩之际配资知识服务网,6月5日,青岛证监局的一纸《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将鹏博士推入更深漩涡。调查显示,公司存在两项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
其一,未按规定披露17亿元重大担保。 2021年10月,鹏博士通过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借款17亿元,并由上市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然而,这笔巨额担保既未履行内部审议程序,也未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年报中完整披露,直至2024年4月15日才在监管问询下补充披露。
其二,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 2024年1月,债权人四川邦诺因上述借款纠纷提起诉讼,要求上市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但公司未按规定在2个交易日内披露该重大诉讼事项,直至4月15日晚间才发布公告,涉嫌违反《证券法》关于重大事件即时披露的规定。
针对上述违法行为,青岛证监局开出严厉罚单:对公司责令改正、警告并处以60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杨学平给予警告,合计处以780万元罚款(其中作为实际控制人罚款450万元,作为直接责任人罚款210万元,因两项违法行为合并处罚);对时任副总经理陈曦、监事李丽琴、董事兼副总经理王鹏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此外,杨学平还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期间不得在任何机构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职务。
内控失效背后:实控人“一言堂”遭诟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处罚直指公司治理核心缺陷。青岛证监局指出,杨学平作为实际控制人,通过股权质押、借款担保等方式深度介入上市公司资金运作,形成事实上的“一言堂”格局。调查发现,2021年10月的17亿元担保事项未经董事会审议,亦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暴露出公司内控机制形同虚设。
事实上,鹏博士的治理乱象早有端倪。2023年,公司因2022年度财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就曾引发监管关注。当时审计机构指出,公司对部分子公司失去控制权,但未及时进行会计处理。此次再度因信息披露违规被罚,凸显出公司在财务规范、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性缺陷。
随着退市进入倒计时,*ST鹏博的股价走势成为市场焦点。截至2025年6月6日收盘,公司股价已跌至0.35元/股,较历史高点缩水超99%。在退市整理期内,股价波动或将进一步加剧:首日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规则可能引发极端行情,而后续每日10%的涨跌幅限制则为投机资金提供博弈空间。
对于持有公司股票的股东而言,退市整理期是最后的退出窗口。根据规则,投资者需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前完成交易,否则股票将被转入全国股转系统,流动性将大幅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提示投资者及时了结融资融券、转融通、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业务,避免退市后无法平仓的风险。
鹏博士案例为资本市场敲响警钟。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对财务造假、隐瞒重大事项等违法行为“零容忍”。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证券法》实施及注册制改革深化,信息披露质量已成为上市公司生命线。鹏博士的退市及处罚,不仅折射出个别企业合规意识淡薄,更暴露出部分实控人滥用控制权、漠视中小投资者权益的顽疾。未来,在“强监管、严执法”背景下,上市公司需切实完善治理结构,杜绝“带病运行”,方能在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此刻,站在退市边缘的鹏博士,正经历着至暗时刻。而这场风暴留下的教训,值得所有市场参与者深省。
来源青岛资本圈配资知识服务网
淘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